一带一路, 那我们呢

几年前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和经济计划之一。它也被称为“新丝绸之路”。
这个名字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呼应。那曾是一张由商船和商队串联起的包含欧洲、中亚和东亚的古老商路网。现在,通过新丝绸之路,中国不但连接起古时的商路,而且编织起一张囊括南美和非洲的庞大贸易网。
尽管中欧班列已经日夜不停地在中德间运行,这个话题在德国仍然很少受到关注。并且只有少部分人知道“一带一路”倡议对未来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马陆安(Vermeer)博士为欧洲公司提供有关亚洲战略问题的咨询已有25年以上,他发表了众多关于中国的专业书籍和论文。在下文中,他将发表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见解并且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欧洲来说意味着什么?

吗陆安(Vermeer)博士撰写

当丝绸在两千多年来到罗马的时候,罗马人甚至不知道它来自哪里或者是如何生产的。一些像羊毛一样的布料,长在树上?无论如何,普林尼元老对他的同胞在这种布料上花费巨大却只是为了“让穿着衣服的女孩看起来像裸体”颇有微词。在21世纪,我们又一次讨论丝绸之路,但这次是中国人建造了通往欧洲的基础设施、港口和数字通信线路。并且不只是欧洲,还包括非洲、南美洲。又一次从中国而来,我们又一次不知所措。所以,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中的英雄之一是勾践,公元前496年到公元前465年间越国的统治者。由于被吴王夫差击败,勾践作为夫差的仆人被圈养了多年。之后他被允许回到越国。表面上他很谦卑和感激,但是他从未忘记耻辱。他暗中开始建设自己的国家和军队。据说为了让自己意志顽强,他睡在稻草上并且在每餐之前都吃鹅胆。在公元前473年到公元前476年,勾践率军攻击吴国并且围攻吴的都城,最后吴国被越国吞并。中国的谚语“卧薪尝胆”所表达的就是越王勾践虽然经历了众多艰难险阻,但是他有卷土重来的决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我为何叙述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呢?因为我想纠正欧洲人民对于世界中心论的普遍错误认知。许多人认为:欧洲(更不用说美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发达世界的中心,并且中国正在通过抄袭我们的产品获得世界第一宝座。对于所谓西方世界中心论的一大反例便是中国曾经先于我们成为发达世界的中心。也许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尽管百分比稍低)早在2000年前就控制世界贸易。这种情况持续到了16世纪前后,在那之后欧洲(看起来像一个整体,内部问题颇多)才开始占据优势并发明了蒸汽机和发现了电力等。自二战以来,美国最多在GDP方面保持了70年的相对优势。现在,21世纪已经过去了约20年,中国再度归来。与越王勾践相似,在中国政治中心北京中南海的中国政治家们已经找到了他们的道路。在经历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殖民等一系列困难之后,中国回来了。努力工作,保持低调, 之后重新崛起。正如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领导人邓小平主席所说:“韬光养晦”,“保持低调并等待时机“。

根据全球主要大国的2017年购买力平价评估的在直至2017年的2000年来的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发展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在全球GDP中的份额

这就是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努力的事。现在他们回来了,并且不只是抄袭,他们事实上已经占据发明创造的前沿,特别是在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的领域,比如说:人工智能和数字化。

丝绸之路这个术语是由德国十九世纪的一位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所创造,也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简称BRI)“,或者”一带一路“。这个倡议在201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宣布实施。他被《经济学人》杂志认为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这个倡议刚开始指的是在欧亚大陆间通过更好的基础设施(比如说火车和公路),数字通信线路等来进一步发展相互关系。很快更多内容被公布:这个倡议不只会包括亚洲和欧洲,更是针对资源丰富的非洲甚至是南美。因为中国更需要这些国家的资源,比如大豆,或从产自玻利维亚的锂。
有趣的是中国还没有发布任何关于一代一路倡议的精确数据或者计划。虽然我们经常提及中国计划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但是到何时投资?在哪里?谁来付钱?还有里程碑和关键绩效指标在哪里?关于其时间轴,框架和地理跨度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超过100个国家,世界半数人口,全球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三十。所以我们最好让自己了解目标和可能的结果。
所以为什么呢?中国为什么发起这个计划?是为了权力和军事上的主导地位吗?也许这并不在首位。但是我们确实看到了在高于贸易的宏观商业和军事领域中对于技术霸权的追求。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前景更加疑云重重,因为中国将面临一系列减缓发展并且对于政策制定者十分棘手的问题。这其中包括经济承载和偿还高额债务的能力将更加有限,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即将落入迫在眉睫的中等收入陷阱。在这方面丝绸之路有何帮助呢?

  • 中国显著的钢和水泥产能过剩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在这一领域内的产能巨大。这些产品被用来建设国家、实现新中产阶级一人一房的梦想和建造高规格的基础设施。现在却产能过剩。一带一路通过将过剩产能倾倒在中国西边的数个国家来帮助中国摆脱这一困境。
  • 在东南亚和独立国家联合体(见注释) 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希腊的港口到到中欧之间通过德黑兰的铁路连接,再到沿印度洋蜿蜒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再怎么被高估都不为过。
  • 军事优势
    中国南海的九段线(见注释)、中日钓鱼岛问题(见注释),当然还有台湾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将所有这些囊括其中。之后,更近一步,中国在吉布提建立了自己的首个海外军事前哨站,地理位置便利,靠近东非海盗出没的海岸线。这个基地的建设还有一个明显的目标——为了保护通往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运输
  • 创造对中国的依赖性
    正如上文指出的,中国认为自己被殖民过,正如曾经其他非洲国家。现在,在克服了困难时期和发展了关键实力之后,中国正在尝试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它在非洲的“兄弟国家”。但是这种行为正在创造依赖性,因为许多非洲国家没有能力偿还他们从中国借来用于修建公路、港口和铁路的贷款。所以,如果肯尼亚无法偿还从内罗毕到蒙巴萨的铁路会怎么样?当斯里兰卡不能履行它的义务时,中国获得了汉班托塔港口99年的租约。同样的事情会在肯尼亚上演吗?或者在埃塞俄比亚,考虑到哪里刚刚修建了通往亚的斯亚贝巴博莱机场的高速公路? 中国需要消耗世界半数的猪肉、全球储量一般的煤、其70%的大豆来自海外。所附图标也揭示了这点,它展示了中国在全世界某些商品需求量中所占的份额。

但是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合作的国家中,一股抵制中国的治理和融资习惯的力量正在加强。在马来西亚,三百亿的项目被取消;在巴基斯坦,分裂主义者发誓将一带一路项目作为攻击目标;甚至在缅甸,由于当地抗议,大坝计划也不得不延期。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中国贯彻其特色外交政策的能力有限。
那印度——另一个亚洲巨人呢?中印关系现在并未达到2000年来的最好水平。鉴于这种情况,在习近平主席不久之前访问印度时,印度总理莫迪倾其所能来给这位客人留下美好印象。两国在西藏的边界上存在争议,特别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同时这两个超级大国在印度洋上的利益问题也被提上议程,印度在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上建造“智能岛(见注释)”,同时中国掌管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习近平主席说两国的冲突不应“淡化”合作,并且“龙象共舞(见注释)“是双方的唯一“正确选择”。然后他前往尼泊尔商讨从西藏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铁路延伸计划。该通路是尼泊尔两年前加入的北京”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

在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合作框架下,巴基斯坦正在兴建一系列项目,总价值超过460亿美元。这都依靠着穿越克什米尔地区的走廊,它是直接通往中国的唯一通道。同时中国正在建设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以防止在新加坡附近的马六甲海峡遇到瓶颈而无法将原油直接运往中国。巴基斯坦不能放弃克什米尔,但印度在2019年8月改变了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这给中国和巴基斯坦带来了极大困扰。同时,印度质疑“一带一路“倡议和投资协定的透明度。


近期中俄关系的持续加深被认为是互惠互利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连接来追求更广泛的互通有无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鲜明阐释。所以,欧洲和欧盟在丝绸之路上的立场有待我们思考。
在2018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曾警告中国:“不要使他国陷入财政危机。” 中国人听到这段话时一定十分“惊恐”,特别是如果有人将欧盟2021至2027年间的对外行动预算——仅共计1.23亿欧元——和中国计划在丝绸之路内投资的10000亿美元作对比。同时,欧洲目前的政治事件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机会:英国脱欧——中国分裂与统治的新机会!


我们似乎对这种不仅涉及欧洲更是全世界的有组织的经济和政治活动完全缺乏了解。


但是同时,欧洲在讨论一些其他重要话题,例如:冬令时和夏令时……. 那德国呢?默克尔总理尝试取悦所有人,她不仅不反对特朗普总统,而且现在允许中国的电信巨头华为来为德国的5G网络建设提供组件。所以问题又来了,我们的立场是什么?一贯的德国对华政策在哪里?更不用说欧洲对华政策了。布鲁塞尔或者柏林有没有有计划的人?从2019年3月开始,欧盟开始把中国描述为“战略对手”,这是以前前所未闻的观点并且也许标志着欧盟针对中国的新定位的起点。在新当选的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主席的领导下,欧洲议会似乎倾向于坚持对中国的较不和解待遇,并且要求更多的战略自主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中国,这里一定有一个有计划的人。在2019年8月上旬,在北京东部中国沿海的北戴河举办的中共领导人会议开始之际。中国媒体创造了“习式外交”来表示习近平和中南海领导人所致力于的独特政策路线,并将聚焦长期互利的习近平外交政策与现今短浅自利的美国外交政策作对比。新华社报道称:“习式外交 “坚定拥护多方协力并创造共同利益。”
“有效的全球治理正受到不断上涨的单边主义(见注释)和贸易保护主义(见注释)的威胁。” 北京并未掩饰“多方协力”将由中国引领和指导,并且“有效的全球治理”将最终变为中国实现全球霸权的工具。习近平外交政策的关键成就是:“不仅使全球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中国和其他参与国之间的‘双赢’计划;而且在‘一带一路’倡议后调整全球经济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曾是“中央王朝”。但是在欧洲的王国和中国的王国之间有本质区别。我们欧洲的国王是他们主持的国家的王,也许在世界其他地方有一些殖民地。中国的皇帝一直是天下一切事物的主人。这就是他的使命,即“天命”。因此所有其他统治者是他的附庸。中国的“帝国”指的不是殖民统治 (如在欧洲所见),而是对于蛮族的文化宗主地位。中国没有尝试去征服,而是兼容并蓄。这就是中国对蒙古人和满族所做的。中国被征服了,但是几年后中国包容了征服者并将他们变为了中国人。我坚信中国仍然不想征服和统治他人——而是会为了中国和中国的利益对其他国家施以强烈的影响。现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见注释)形成了根本的对比,特别是和“美国世界秩序”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冷战后的世界秩序。因此,我们将不得不在政治治理和未来世界秩序上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是我们现在除了空谈一事无成。
习近平主席说过中国下定决心要再次崛起并重新登上世界之巅。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越来越关注英雄人物,比如说越王勾践。中国过去的荣光应会再次重现。这,是中国故事。那我们的呢?

* 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个政府间的地区组织。其成员共有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1991年前是苏联的一部分。例如: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独立国家联合体鼓励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事务中的合作,并具有协调贸易、金融、立法和安全的某些权力。

* 九段线和钓鱼岛
九段线是一个宽松的边界线,用于定义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领海主张。这条线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今天仍然是东南亚领土主张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 钓鱼岛(或称尖阁诸岛)是位于在中国大陆东部和台湾东北部之间东海海域的无人岛群。中国和日本在这些岛屿的归属权上有争议。

* 智能岛
“智能岛”是一种描述岛屿的概括性概念。其旨在为当地居民创造可持续性的当地经济发展和高生活质量。在某些欧洲国家,也使用了“智能岛”这个概念。

* 龙象之舞
“舞蹈”是一个隐喻,指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政治关系。舞蹈是一种互相、协调和和谐的运动。这里用来形容两国的双边关系也应如同舞蹈一般。这个隐喻在2018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的讲话后变得极受欢迎。王毅称:“中国龙和印度象一定不能战斗,只能共舞。”在他的讲话中他呼吁两国去除精神上的拘束感,处理分歧并相互妥协来增进双边友谊。

* 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贸易政策的一种形式。其指一个国家试图通过歧视国内市场上的外国供应商来保护国内供应商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 单边主义
在政治中,这是指一个国际出于自身利益行事而不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

* 霸权
霸权指一国对其他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优势地位或控制权。它也被用来代表在一个社会或者环境中某一群体在社会影响和文化领域的优势地位或支配地位。

*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一种国际关系体系。它是在欧洲三十年战争后于1648年在欧洲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和平协定的签署建立的。该术语与威斯特伐利亚主权(Westphalian Sovereignty)概念或国家主权概念紧密相关。国家主权是国际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其指每个国家对其领土拥有专属主权。这一原则构成现代主权国家国际制度的基础并被庄严载入《联合国宪章》。 [vc_empty_space height=“20px“]